使用說明書
簡介:本儀器用磁性和渦流測厚方法,可無損地測量磁性金屬基體(如鋼、鐵、合金和硬磁性鋼等)上非磁性覆蓋及非磁性金屬基體(如銅、鋁、鋅、錫等)上非導電覆蓋層的厚度(如琺琅、橡膠、油漆、塑料等)。本儀器具有測量誤差小、可靠性高、穩定性好,操作簡便等特點,儀器配置數據存儲,USB通信接口等功能,最多可存儲1173條測量記錄,每條記錄包含測量結果和測量時間等信息, 是控製和保證產品質量必不可少的檢測儀器。
使用方法:
按一下紅色按鍵,顯示屏顯示:
Ready:
儀器進入測量狀態,自動恢複上次關機前的參數設置。
手握儀器,將探頭垂直壓緊到被測塗層上,測量結束,有蜂鳴聲提示,顯示屏睥值即為待測塗層的測量值,儀器自動識別底材類別Fe或NFe,存儲編號自動加1。
每完成一次測量,需將探頭提高到1厘米以上,再進行下一次測量。
儀器顯示屏下方顯示最近5次測量值,並在顯示屏左側顯示統計結果:
-
L為最大值
-
M為平均值
-
S為最小值,
-
關機或完成校零操作後,統計結果清零。
儀器校準:
校零:
-
手持儀器,將探頭壓在基準塊上(或不帶塗層的測量物體上),按一下紅色按鍵,待顯示CAL0 OK,提起探頭,完成校零操作,在按鍵的過程中,確保探頭壓在基準塊上,否則校零不正確。
-
完成校零操作,提起探頭到1厘米以上,再壓在基準塊上,如果測量值在0附近( ±3um),說明校零成功,否則,應重新校零。
-
校零過程,儀器自動識別底材類別Fe或NFe,校零完成,儀器自動存儲零位參數,隻需在測量出現較大誤差,或更換底材時才進行校零操作。
校準:
根據要測量的塗層厚度,選擇適當的標準膜片,進行校準。
先將膜片放在基準塊上(或不帶塗層的測量物體上),再將測量探頭壓在標準膜片上,若顯示的測量值與標準膜片的值不同,提起探頭連續按兩下紅色按鍵,顯示CAL+(CAL—)儀器進入校準操作,此時儀器顯示值會自動增加或減少,按一下紅色鍵,會改變顯示值的變化方向,同時CAL+與CAL- 提示符也相應變化。當顯示值達到膜片值時,連續按兩下紅色鍵,顯示CALOK,同時有蜂鳴聲提示,完成本次校準 操作。
-
為保證標準的準確性,可以通過多次測量不同膜片來驗證。
-
為保證儀器的穩定性,防止誤操作,儀器在進行校準操作時,顯示值的變化量控製在10%以內。
菜單設置:
光標指示儀次在上述四人菜單間循環(反顯狀態)。
-
儀器待測狀態,按壓紅色按鍵5秒後鬆開,儀器進入菜單設置操作,顯示如下:
-
光標指示哪個菜單,按一下紅色按即對所指菜單操作。
-
clear save, 清除存儲記錄
-
um/mil, 單位轉換
-
set time, 設置時間
-
return:返回測量狀態
-
設置時間
在光標指示*set time時,按一下紅色按鍵,顯示:
光標指示位即要修改的位,該位自動變化到設定值時,按一下紅色按鍵,完成該位修改,光標移動到下一位,依次完成時間設置。
儀器特點:
-
小型設置,攜帶方便
-
全智能化設計,操作簡單
-
測量快速,重複性好
-
零點校準,二點校準
-
LCD數字顯示
-
公製/英製單位轉換
-
基材自動識別
-
自動關機,電量精確提示
-
數據存儲(1173條)
-
時間跟蹤,可追索每條記錄測量時間
-
USB接口,存儲數據,U盤方式讀出。
顯示解讀:
-
剩餘電量提示
-
CAL 0 OK 完成校零操作提示
-
CAL+(CAL-),校準狀態提示
-
CAL OK 校準完成提示
-
Fe 磁性基體測量狀態
-
NFe 非磁性基體測量狀態
技術參數:
-
測量範圍: 0~1000um
-
工作電源:二節7號電池
時鍾電池(CR1220)
-
測量精度
-
零點校準:±(3%H±1.5)
二點校準:±【(1%~3%H)】±1.5
-
顯示精度:0.1(<100um)
1um(>100um)
-
環境溫度:0~40℃
-
相對濕度:≤85%
-
最小基體:10*10mm
-
最小曲率:凸5mm, 凹25mm
-
最薄基體:0.5mm
-
重量:200g
-
尺寸:100mm*65mm*25mm
恢複出廠設置:
如果由於誤操作或其它原因造成儀器 能正常測量,可考慮恢複出廠設置,還原原始參數,排除故障,具體操作如下:
-
開機時連續按兩下紅色鍵,儀器顯示:
-
Wait……
-
9
-
待儀器完成倒計時,即可恢複出廠設置
注意事項:
本儀器屬精密儀器,注意做好防潮、防塵、防腐蝕的保護,避免撞擊或擠壓,隻有正確使用和維護,才能保證儀器的測量精度和使用壽命。儀器的探針、標準板和標準片需要長期保持幹淨,要定期檢查和清潔探針,標準板及標準片上殘留的汙物,否則將直接影響儀器測量的精確性,儀器長期不使用時應取出電池。